2017年11月29日,寒风飕飕,落叶悠悠,在新一轮寒潮来临之际,华师附小一场别开生面的专家讲座活动为江城初冬增添了一抹暖意。下午四时许,老师们结束一日忙碌的教学工作,纷赴阶梯教室,聆听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陈文莉博士的精彩报告。本次讲座活动由学校发展中心刘峥主任主持并作总结,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刘清堂常务副院长、附小沈爱华校长和甘爱民常务副校长出席本次活动。
在武汉全力推进“互联网+”的背景下,陈文莉博士的讲座可谓一场及时雨。她的报告既有国际视野,又十分接地气。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不仅信息量饱满,“干货”颇多,同时,也让附小教师领略了国际学者的风采。她以“面向未来的高阶技能培养:新加坡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实践”为主题,围绕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新加坡小学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的示例,以及科技辅助教学教师专业发展三方面展开报告。她的讲座令在场听众耳目一新。
陈文莉博士首先向在座老师介绍了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和新加坡信息技术发展史。新加坡建国初,就已着手发展信息技术,当前正在构建一个智慧国。新加坡实行精英培养制度,强调教育均衡和教育卓越。力求让所有学生都能根据自身优势,学习相应知识技能,被世界不少教育组织认为是最优秀的四大教育体系之一。
在报告中,陈博士还介绍了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之21世纪素养框架。新加坡致力培养自信的合作者、自主的学习者、关注社会的公民及积极的贡献者,重视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针对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新加坡有完善的一套制度体系。此外,她还向老师们介绍了新加坡网络健康教育情况,展示了新加坡新媒体素养三要素,即集展、创作和联结。
陈博士在讲座中提到了一个现象——很多一线教师对信息技术怀有抵触情绪。她认为,教学的短板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教学法,教师需转变观念,让自己首先成为一个信息技术的使用者,才能驾驭新科技,转型学习者。在报告中,陈博士还指出,信息技术可降低人的信息负荷,科技可为人类增值。有效整合信息技术,让学生反客为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可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随后,陈博士以新加坡中小学课堂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与学活动为具体案例,她向老师们介绍了新加坡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实践。她还和老师们分享了其团队提出的“合作式快速知识建构(Rapid Cooperative Knowledge Improvement)”概念和快捷协作知识建构教学法——三益模型(多多益善、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讲座渐入尾声时,陈博士解开了萦绕老师们心中已久的疑问:信息技术究竟能否成为推动教学的有效工具和实现重要的目标。她指出,信息技术能否趋利避害,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是否具有前瞻性。在人工智能席卷全球的时代,教师首先要先了解面向未来的相关技能,方能利用科技将其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此外,她还补充道,教师教学也要具有适配性,要因材施教。
陈文莉博士的学术报告精彩纷呈,这场海外学者带来的新知识、新理念、新示例令人耳目一新,让附小老师直观了解到海外教育技术同学校教学整合的教育研究新动态,让附小教师如沐春风、受益良多。
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势在必行。作为未来领袖的摇篮,华师附小在教育信息技术改革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作为未来领袖的导师,华师附小全体教师争做教育信息技术浪潮中的弄潮儿。
(华师附小 蔡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