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周三)下午两点到五点,华师附小阶梯教室不时传出各种声音,有舒缓深情的音乐旋律,有激情澎湃的男中音,有琅琅童稚的读书声,有谦逊疑惑的提问声,最频繁的要数由衷赞美的掌声……原来,这里正在举行语文专题教研活动。
这是在语文教研主题“聚焦核心素养,关注言语实践”旗下,继上次理论学习《期待语文课的美丽转身》之后,又一次实效而接地气的教研活动。
此次活动特邀小语知名教研专家向爱平院长现场演绎示范课,课后做题为《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成为课堂常态》的专题报告。
活动伊始,主持人杨小军借用歌词“相逢是首歌,歌手是你和我”,借喻研究路上,附小语文人与专家相逢,并一路前行,有志在“言语实践”领域谱写华美乐章。接着,向老师借用六(3)班学生,示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全程。向老师带领孩子们从写人的文体特征入手,通过自读感悟、互动交流,主要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从理解文本内容切入,从作者的视角认识鲁迅是怎样的人,包括“作者眼中的伯父”、“作者眼中的鲁迅先生”及“作者眼中的伯父鲁迅先生”等不同的内容;二是,从习得写作方法入手,从“抓住人物特点”、“选择典型事例”、“注意具体描写”、“抒发作者情感”和“关注篇章结构”来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两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习了关于写人的表达方法。授课时间前后历时一个多小时,学生们自始至终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眼发光,课堂不时洋溢欢声笑语,这是对专家精湛教艺的最好诠释。听课老师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凝神静思,纷纷感慨:这样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样务实而高效的训练,真正是老课新教。特别巧合的是,今年的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整整80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的研究课例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这是天佑附小语文研究的信号!
两节示范课演绎后,向专家又用即兴演讲的方式,做了生动精彩的学术报告。向老师先从课标解读和课堂现状两个层面,阐述了重视学生语言实践的必要;接着以示范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从操作层面讲述了具体的行动路径和实施策略;然后,又与学校老师互动交流。现场答疑环节,向专家就我校陈忆兰和余文婷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困惑,进行了零距离的解答和交流。最后,甘校长对向爱平专家莅临一线,带来思想观念和和教学实践的引领,表示深切的感动和诚挚地感谢。她殷切期望老师们在观摩学习之后能慢慢梳理、吸收整个下午语文教改的海量信息,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及时转变教学行为,潜心做落实言语训练的践行者,努力让语文常态课堂有效实现华丽转身。
整整一下午的学习活动虽十分辛苦,但务实高效的专题教研活动为老师们的教研指点了迷津。大家感受很多,收获颇丰,纷纷感叹:未来的语文教研虽“路漫漫”,但在专家的指引下,我们一定会“上下而求索”。
撰稿:华师附小 杨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