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刚过,亳州城的年味就稠得像新磨的芝麻糊。街角的糖瓜摊前飘着麦芽糖的甜香,老城门下挂起红灯笼,像一串熟透的山楂果。这里是华佗的故乡,曹操练兵之地,千年的光阴沉淀在青砖黛瓦间,酝酿出独特的年俗。
亳州人备年货讲究"三白三红":白的是年馍、豆腐和银耳,红的是腊肉、红枣和红纸。我家厨房里,奶奶总要蒸九层高的枣山馍,每层都用竹篾压出牡丹花园,隔壁三婶剪的窗花是最精巧的,青寿桃捧着"福"字,鲤鱼衔着铜钱,贴在南窗上能映出满屋霞光。药材市场里飘着当归与黄芪的香气,药商们在红纸上写"金银满柜"的春联,墨汁未就引来几只好奇的麻雀。
除夕这天最是热闹,清晨六点,花戏楼前已经起油锅,炸麻叶的香气混着晨雾漫过涡河。父亲带着我贴天地牌,黄表纸上画着骑麒麟的送子娘娘,正午十二声钟响,全城鞭炮如春雷滚动,家家户户的饺子锅里腾者白雾。奶奶说这是是"接年"的云梯,要等第一锅饺子浮起来,才能动筷子。
大年初一拜年要赶早,天还没亮透,巷子里就响起"新年好"的问候声。孩子们踩着新棉鞋,跟着大人埃家作楫,衣兜里很快塞满五香蚕豆和花生糖。华祖庵前最是热闹穿红袄的老人们排着队打五禽戏,虎扑鹿跃间,积雪的梧桐树下荡开团团白气。
正月十五的庙会把年味推向最高潮。北关历史街区的青石板上,高跷队踩着鼓点游过,扮作关公的艺人一甩只须,惊得屋檐下的冰凌簌簌落下。中药材市场的药商们抬着华佗神像还游,后面跟着舞狮队,金红的狮头大张着嘴巴,吞下漫天纷飞的彩纸,老街上空飘着孔明灯像是要把这座千年药都的祝福送上九霄。
今的亳州城,古街旁新起了玻璃幕墙的高楼,但老辈人的年俗依然鲜活,每当闻到炸麻叶的油香,看见窗棂上颤动的剪纸,就想起奶奶说的“年味是根,扎得深才长的旺。”在这片诞生过神医与枭雄的土地上,春节从来不只是日历上的符号而是刻在青砖缝里的岁月密码,是游子心中永不褪色的朱砂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