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空间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中心  -  学生空间  -  正文

老家的中秋

2019级601班 徐祝源

发表日期:2025-04-18  作者:  阅读次数: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同样是中秋节,河南的一处乡村却有着他独特的一面。

以前过中秋,男人们下地收稻,上镇赶集,女人们在家里带孩子。下午,全村的人都忙起来,男女老少都开始做圆圆的糖轱辘和香脆焦馍,到了晚上,边赏明月边吃美食。这一传统既便在如今机机械化生产盛行的时候也依然被老家人延续着。

中秋节一大早,人们就起床了,家中的气氛就变得不同寻常,连平时爱睡懒觉的弟弟也一改常态,早早地起了床,满脸兴奋地期待着中秋的到来。爷爷和爸爸开着三轮车去赶集了,妈妈和奶奶在家里收拾,为过中秋做准备,我和弟弟则像两只快乐的小鸟,在院里跑来跑去,兴奋不已。

直到中午时分,中秋节才正式拉开序幕,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吐出滚滚青烟伴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更显炊烟袅袅的氛围。爷爷和爸爸风尘仆仆从镇上赶回来,把鸡鸭鱼肉都搬下车,一家人都到灶房里忙活,就连平时调皮的弟弟也凑过来帮忙。吃过午饭,人们热闹的气氛仍不减少,大家又开始忙着做糖轱辘和焦馍了。

奶奶把大锅的面团放到砧板上,把大团的面揉成几个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拳头大小的挤子,然后娴熟得过一勺红糖芝麻碎,放到幹好的厚面皮上,像包包子一样,双手飞快得扭转着面皮,把红糖芝麻碎严丝合红缝的裹了起来。再放到砧板上,轻轻用手掌压两下,便成了一个光滑如玉的乳百圆柱体,光闻闻那又甜又香的厚圆饼,就让人垂涎欲滴。我和妈妈也有样学样干了起来。

一开始我兴趣盎然,手飞快包着,老厨师奶奶也夸我包得又好又麻利,可到了后来,我感觉时间好像停止了一样,我一连包了六七个,分针都没走一步,就像个懒皮的小孩,扒在哪儿不走了。我实在坐不住了,便跑到后院和弟弟去逗鸡。但我也按捺不住好奇心,不时在灶房探头探脑,看看奶奶和妈妈做得怎么样了。 与糖轱辘相比,焦馍的做法要简单得多,它只需把面挤子使劲压成圆片,再撒上芝麻,最后放锅里烙一下就成了。

不知是怎么回事,我和弟弟从日上三竿,一直等到了夕阳夕下,还是没等到美食,急得弟弟把这气撒到了鸡身上,害得后院鸡飞狗跳,满地鸡毛,如果鸡会说话的话,肯定在心里把我弟骂了八百遍了。我也是不停地催奶奶,可奶奶总说还早。

太阳完全落了下去,一轮圆月升了上来,弟弟躺在妈妈怀里,肚子已经成一面小鼓了,我的嘴里也含着浓浓的甜味儿。桌上那一碗碗的美味,连爸爸妈妈也吃不下了。看着满桌的美食和家人的笑脸,我深深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中秋的团圆之意。

这些习俗不仅让我们品尝到了美食,更让我体会到了家乡的独特韵味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份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珍惜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