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空间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中心  -  学生空间  -  正文

家乡的端午节

2019级601班 雷雅馨

发表日期:2025-04-18  作者:  阅读次数:

每当端午佳节来临,我总会想起家乡鄂州那些与众不同的节日风俗。正如俗话说:“八里不同乡,十里不同俗。”鄂州的端午节,便是一个充满特色与神秘的传统节日,它的庆祝时间竟比全国大部分地区提前了一天。

农历五月初四,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家中的气氛便已热闹非凡。奶奶一大早便开始忙碌起来,她那灵巧的手指在翠绿的粽叶间穿梭,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舞蹈。她将白白胖胖的糯米轻轻放入粽叶中,再加入一颗红润甜美的红枣,随后再铺上一层糯米,将粽叶轻轻折起,用绳子紧紧一勒,一个棱角分明、漂亮诱人的三角粽便诞生了。不一会儿,一个个粽子便整齐地码放在了盘子里,宛如待检阅的士兵。

锅中放入两三瓢清水,架上蒸屉,摆上盐水泡好的咸蛋和几瓣大蒜,还有那刚包好的粽子。盖上锅盖,只等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香甜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首美妙的交响乐,弥漫了整个屋子。此时,无需奶奶呼喊,我便被这香气牵引,迅速跑向厨房,期待着那一份节日的美味。

奶奶微笑着告诉我:“快去溪边洗洗眼睛和脸,端午的露水,护肤明目,不患眼疾。”我照做后,果然觉得眼睛清亮了许多。餐桌上,一碗碗晶莹剔透的粽子、一盘盘香气扑鼻的菜肴、一个个圆润光亮的咸蛋,构成了我们家端午节的盛宴。

我心中的疑惑却未曾消散,忍不住问爸爸:“为啥我们老家与众不同,初四过端午而不是初五呢?”爸爸总是咧嘴一笑,说:“从我记事起,就是这样的风俗。听长辈们说,可能是五月初四这天屈原路过我们这里了吧!”我心中的谜团越结越重,决心向奶奶求助。

奶奶娓娓道来:“相传在很久以前,每到端午节,我们这里都要遭受洪灾,死伤无数,人们的寿命很短。有一天,来了一位衣衫褴褛、头发花白的老人,在镇东头站了三天三夜,告诉乡邻们说:‘此地为蛇头之地,每年的端午节,不要饮酒,不要走亲访友,以此辟邪。’乡邻们纷纷照做,从此年年太平,村里的人也更加长寿。我们一样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于是,端午节便提前了一天,这个习俗也就流传至今。”

奶奶掰开两瓣蒜头让我吃下,说:“吃了大蒜,疾病不沾。”随后,她将早晨趁着露珠割回来的艾叶用红绳扎起来,挂在每个房屋门口。挂艾草是为了辟邪,五月为毒月,艾草能驱除虫害、防病治病。俗话说:“门上插艾蒿,瘟病全除掉,吉祥光高照。”

这就是我的家乡——鄂州的端午节,它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那些独特的习俗、美味的粽子、慈祥的奶奶,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童年中最美好的回忆。这些风俗承载着祖辈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将这份美好传递给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