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0-11-26 作者: 阅读次数:
输入题
青
蛙
❤️
写
诗
《青蛙写诗》是统编教材一年级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想象”,语文要素一是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及时纠正学生在朗读中的错误现象。二是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逗号、句号,学会数句子。
彰显儿童特色
新课标在低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浅近的诗歌,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者生动的描绘了青蛙下雨天“呱呱”地如作诗一样鸣叫的情景,形象地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比作了诗歌中的逗号、句号、省略号。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教材内容图文并茂,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十分适于天性活泼、充满好奇的一年级学生。
全诗共5小节,第一小节写青蛙受到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的感染,产生了作诗的兴趣。第二至四小节写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要分别充当青蛙写的诗中的逗号、句号和省略号。第五小节写青蛙的诗写成了,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都在诗中充当了标点符号。本课提供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的插图,有助于学生找到它们与3种标点符号的相似之处。
来自长沙专家团听课
这堂课——学习过程,激发儿童兴趣(一)化身青蛙,平等互动在导入环节,抓住诗歌拟人化的特点,一开课便化身青蛙,用孩子们喜欢的角色扮演,把他们带入到诗歌的意境中。(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在这个环节,我们设计了三次读。第一次范读,给学生正确的示范,让学生有可以模仿的对象。第二次自由读,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自由读之后,有字词的检查反馈。第三次把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反馈读,扎扎实实地完成把课文读通读顺的目标,渗透了读书就是需要一字一句,慢慢读好的学习意识。(三)趣读诗歌,想象体悟 通过创设情境和想象,把学生带入诗歌美好的想象空间。读没有标点符号的诗,没有标点符号的诗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朗读感受上,都会引起学生的感官冲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此激发。
彭校长与一年级组正在听课、研究
一年级集体教研
一年级一班周老师课后感言:“青蛙写诗是一首儿童诗,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充满了儿童情趣,激发了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作家像个孩子似的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池塘的美丽景物:小蝌蚪、水泡泡、还有水珠拟人化。这些美丽的景物变成了与他们形状相似的逗号、句号和省略号。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想象,张老师将这一思想与课文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在本课中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蝌蚪,是小水珠,是小泡泡,有代入感。把学生带入了这种情境,他们自然而然就觉得更有意思了。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一年级二班黎老师:“我来谈谈张老师的识字教学,在我国的教育史上,识字向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重点内容,识字能力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它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文化素质养成和提高的第一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还关系到了儿童智力发展的潜能,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研究的问题。这节课就是一个很好的识字教学案例。”
一年级四班梁老师:“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只有通情才能达理,达理必先通情。张老师在讲课中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语言表达上张老师字正腔圆、音量适中铿锵有力、语调抑扬顿挫、语气富有变化,既庄严又富有童趣。让学生不仅读通,还读懂,这样的语言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年级五班谭老师课后感言 :“老师由课题入手,引出本课比较难读的三个字,诗串成特别关注本节课对宝盖头和四点底的指导,然后过渡到此于点儿一串,这样的引导不仅是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领悟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活泼的生命力。张老师的课给我还有一个感受,语言简洁,指令明确,学生听得懂,也特别适合一年级刚入校的小学生。张老师的课堂上充满着他个性的语文教学魅力,学生带着个性化的体验,充满了审美的愉悦,扎实地诠释了文本的内涵。”
一年级六班刘老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是多么的重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的打基础时期,我们更应重视朗读教学。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 让人记忆尤新的有以下几点心得:1. 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情。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较大的识字量,许多字词不用教也已经认识和理解了。2. 要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用孩子喜欢的、乐意接受的方式来学习,在这一课中,老师化身为青蛙,孩子们变换着各种角色,与小青蛙对话。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习的氛围轻松了,学习过程更有趣了,教学目标也得到了有效落实。 独行快,众行远,感谢教研团队的指导和陪伴,这一段充实的教研经历也将成为我们这个团队宝贵的记忆。这堂课可能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改进,成长,始终在路上。谢谢观看!
编辑:周思琴
图片:一年级组
审核:康娟 谭昌杰
网络编辑:刘绮晖
上一条:【南湖校区】优化阅读策略 共绘师道新篇——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洪山区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教研报告纪实
下一条:学以致用,共同进步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华师附小邮箱:fuxiao@mail.ccnu.edu.cn 校长信箱: st2010980091@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