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首届“学写童诗”教学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成功举行。窗外虽秋雨绵绵,场内却诗意漫天。华师大教育学院杨再隋教授、武汉市教科院罗昆霞主任、洪山区教研专家余宗富、熊艳老师都到会指导;来自东湖联盟兄弟学校、华师合作办学分校、洪山区南片学区学校及华师附小的领导、老师们汇聚一堂,共同观摩童诗的教学课例,探讨童诗教学经验。整个活动由我校语文教研组长杨小军老师主持。
在杨老师介绍完参会的领导、专家及同仁后,大会正式开始。首先,罗昆霞主任为研讨会致辞。他认为儿童虽是天生的诗人,却在学习中很少有机会“学写童诗”。童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新尝试,能帮助教师走近儿童日常生活、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童诗写作教学是对教材体例失衡的有效补充,期望大家以学习欣赏、交流研讨的眼光去观课,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
接着,进入授课展示环节。我校特级教师郭曼执教了一节具有诗情语文味的六年级的诗歌习作教学研讨课——《轻叩诗歌的大门》。温婉如诗的郭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用诗一般的节奏缓缓展开教学。“百合花的绽放”、“种子的艰辛”、“美的凋零”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妙趣横生。学生们在看花、嗅花的引导下,写出了题为《百合花》的小诗;在外套遮身、感受黑暗的体验中,创作了《种子》这首童诗;在合作交流、大胆想象后,续写了《凋零》这首感情丰富的诗歌。在郭老师巧妙地启发、智慧地引导中,孩子们的诗性得到了激发,轻轻地叩开了诗歌的大门。
随后,武汉小学特级教师熊春萍主任展示了一堂别具一格的三年级的童诗习作课——《齐来作童诗》。活力四射的熊老师,带着我校三(1)班一群可爱的孩子,在童真的诗歌海洋里遨游。她领着孩子们品读令人捧腹的童诗《番茄》,引导他们抓住事物的特点去想象。看天上白云朵朵,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创作出了富有童真童趣的小诗——《甜甜的云》。清风、花朵、浪花等有趣的图片激发了孩子们的联想,孩子们的童心在课堂上挥洒,想象的翅膀在教学中飞扬,现场所作的一首首描绘生活画卷的小诗得到了听课教师们的一致赞赏。
接下来是儿童诗歌作品欣赏。作为活动主办方的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多年来致力于打造阳光课堂,不断改进教学,积极开展经典诵读、童诗创作活动。由二年级郝思涵同学朗诵的自创诗歌《如果》让在场观众开怀大笑;六年级一班“呦呦诗社”带来的组诗朗诵引来阵阵掌声,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紧接着,杨再隋教授对两位特级教师的展示课进行了点评,指明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方向,建议教师学做隐形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杨教授的《儿童诗与诗意童年》微型讲座,强调“诗性是儿童的本性,创造性想象是写诗的基础。童诗就是要想入非非,甚至是胡思乱想。教儿童诗,让孩子自由发挥更好,教师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抒发自己的心绪。”
最后,华师附小沈爱华校长作总结讲话。他介绍了此次活动的源起及学校以童诗教育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他认为“诗意让精神更丰盈,诗意让生活更精彩”,希望“学写童诗”教学研讨会这样层次高端的专题研讨活动能继续延续下去,让童诗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定诗意的精神底色。(华师附小胡蓓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