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凛冽寒风伴随着阵阵肉香和花椒香,再裹携着江风钻入窗棂,年,便迈着轻盈的步调,近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在腊肉的香味和腊八粥中喜气洋洋地逼近,锅中也按时开起了小型农产品展览会。莲子、花生、红豆、栗子、糯米、燕麦……应有尽有。小时候的我肚子里被“馋虫”侵占,每逢腊八,我便伸长了脖子,双手紧紧撑着灶台,活像只伸着脖子争食的鹅。期盼久许的腊八粥,入口是细腻绵滑的质感,微甜的糯香让整个口腔漾起一股暖流,口中是淡淡的甜味。这一抹甜不是一贯的均匀的甜,而是遍布味蕾,口感独特的。每一口都似开盲盒,多了几分的趣味。家人闲生,灯火可亲。
腊月二十四日清晨,晨雾尚未散尽,邻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座被长江水浸泡的城市中,家家都喜气洋洋,长辈们都忙着在灶台前摆放供品。外婆一边整理着糯米糖和豆腐块,“灶王爷要上天啦,用糖粘着灶王爷的嘴嘞,说多点好话吧!”她边说边往供品上洒上白酒,眉眼带笑,满载着对生活的渴望。酒的醇香在空气中扩散,有种香飘十里的感觉。
宜昌过年的高潮是在令人垂涎欲滴的腊肉和香肠中拉开的帷幕。爷爷奶奶在市场买好了新鲜的猪肉,又通过独门绝技腌制入味,灌入肠衣。一上午,爷爷奶奶好似魔术师一般,把一堆烂泥状的肉变成了肥美飘香的香肠,大开眼界。不仅如此,待爷爷奶奶完成大作,就到了姥姥、姥爷的舞台了。姥姥和姥爷也腌起了腊肉。姥姥娴熟地将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条,撒上花椒、盐、辣椒粉等调料后,用“柏木”点燃的火熏烤。一顿烟熏缭绕后,静待七日,待到出炉时,暗红色的肉块散发着诱人的香韵,油脂将腊肉包裹得状如琥珀,泛着油光,光是看上一眼,那熟悉的味道便在口舌之间泛开。真是“腊月腌肉,正月飘香”呀!
宜昌过年的点晴之笔莫过于“新春灯会”了。这可是要持续整个正月,整个宜昌最盛大的展览。零点钟声响起,整座城被花灯映射得如同不夜城,整座城市的上空都被烟花点亮。观“冲天炮”在江面投下点点繁星,如同坠落九天的银河,绚丽耀眼。新的一年拉开了帷幕,在烟花声和欢呼声中一岁除。
滚滚长江水,悠悠年味情。“年味”承载着宜昌人对团圆的渴望,更寄托着对新年的憧憬!